二两碎银子躺在古川掌心,沉甸甸的,带着周先生指尖的温度。银块边缘被摩挲得圆润,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微光。古川小心翼翼地用粗布包好,塞进贴身的衣袋里。那触感隔着布料,像一块小小的炭火,熨烫着他的胸口。
“路上小心。“周先生站在济仁堂门前的青石阶上,晨风吹动他花白的鬓角。那双清亮的眼睛里有太多说不清的东西,最终只化作简单的三个字。
古川深深作揖,额头几乎触到膝盖。起身时,看见王二牛牵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在街角等候。马背上搭着个简陋的鞍子,鬃毛杂乱,鼻孔喷着白气。
“走吧。“王二牛拍了拍马脖子,“山路远着呢。“
古川翻身上马,坐在王二牛身后。老马迈开步子时,济仁堂的招牌在视线中渐渐远去。他回头望了最后一眼,看见周先生青色的身影依然立在原地,像一株生长在药铺门前的古松。
青石镇的晨雾还未散尽,马蹄踏在石板路上,发出清脆的哒哒声。穿过城门时,古川仰头看了看城楼上斑驳的“青石“二字。三年前初来时的忐忑与新奇,此刻都化作了归途的沉重。
山路崎岖,老马走得艰难。王二牛絮絮叨叨地说着爷爷临终的情形——晌午还喝了半碗粥,说胸口闷,躺下就再没起来。古川沉默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袋里的银块。山风掠过耳畔,带着初秋的凉意。
“***走得很安详。“王二牛突然说,“像睡着了一样。你爹说,他最后还念叨着你在镇上学本事的事。“
古川喉咙发紧。他想起离家那天清晨,爷爷蹲在院门口的石墩子上抽烟,浑浊的目光穿过晨雾看着他走远。那时他以为,总有一天会带着本事回去,让爷爷脸上那些愁苦的皱纹舒展些。如今却只能带着二两碎银,回去送葬。
两世为人,生死无常。前世猝死在电脑前时,他甚至来不及害怕;今生面对爷爷的离去,却像有一把钝刀在慢慢剜着心口。山路两旁的松树在风中摇曳,发出沙沙的响声,仿佛在低语着某种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日头偏西时,他们终于看见了古家坳那棵标志性的歪脖子老槐树。树下站着几个模糊的人影,似乎在张望。老马似乎也认出了地方,步伐加快了些。
“是川儿回来了!“一个熟悉的女声远远传来。古川心头一震,是母亲柳月娘。
马还没停稳,他就跳了下来,踉跄了几步才站稳。柳月娘已经小跑着迎上来,三年不见,她鬓角的白发更多了,眼角的皱纹更深了,腰背似乎也比记忆中佝偻了些。她一把抓住古川的手,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:“川儿……川儿……“
“娘。“古川声音发颤,任由母亲粗糙的手紧紧攥着自己。他看见父亲古大山站在不远处,高大的身影似乎矮了几分,脸上的沟壑里嵌满了疲惫和悲伤。
院子里已经搭起了简陋的灵棚。一口薄棺停放在正中,棺前点着长明灯,火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古川的双腿像灌了铅,一步步挪到棺前。透过尚未封棺的缝隙,他看见爷爷安详的面容,比记忆中平静得多,那些常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,仿佛卸下了所有重担。
“爷爷……“古川跪在棺前,额头抵在冰冷的木板上。眼泪终于决堤而出,烫得脸颊生疼。他想起小时候爷爷偷偷塞给他的半块麦芽糖,想起老人蹲在门槛上数铜钱时沉重的叹息,想起离家那天晨雾中模糊的佝偻身影……所有的记忆都在此刻翻涌而上,堵在喉咙里,化作无声的呜咽。
一只粗糙的大手按在他肩上,是父亲古大山。“起来吧,“父亲的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,“给***磕个头,他走前最挂念的就是你。“
葬礼很简单。村里来了些帮忙的人,抬着棺材上了后山。古川走在最前面,手里捧着爷爷的烟袋锅——老人唯一的“贵重物品“。下葬时,他亲手将烟袋锅放进棺木,又悄悄把那二两碎银子塞在爷爷手边。
“爷爷,您一辈子数铜钱……这次,别数了……“他在心里默念着,看着黄土一铲铲掩埋了棺木。
天色渐暗时,帮忙的乡亲们陆续散去。古川一家三口坐在突然显得空荡的院子里,守着爷爷常蹲的那个石墩子。柳月娘端来晚饭——稀粥和咸菜,比平时更简陋。古川这才注意到,母亲的小腹微微隆起。
“娘,您这是……“他惊讶地看向父母。
古大山搓了搓粗糙的大手,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:“四个月了。***走前知道了,还挺高兴。“
柳月娘低头抚摸着肚子,眼里有喜悦,也有忧虑:“前两个都没留住……这个,希望能平安生下来。“她的声音很轻,像在自言自语。
古川心头一酸。他模糊记得母亲曾提过,之前还有两个孩子,都没活过周岁。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山村,生死都太过寻常。
夜深了,古川躺在儿时睡过的土炕上,听着父母在隔壁低声交谈。月光从窗纸的破洞漏进来,在地上画出斑驳的光影。他想起济仁堂后院的小耳房,想起周先生教他认药时的严厉与耐心,想起那本《百草图鉴》上关于“云雾藤“的记载……两世的记忆在黑暗中交织。
爷爷的离去像一记闷棍,敲醒了他。人生短暂如朝露,若这世上真有仙道,他必须去寻。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长生,而是为了抓住那一线可能——让亲人不再因贫病早逝,让自己不再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消逝而***为力。
第二天清晨,古川帮着父亲整理了爷爷的遗物——几件打满补丁的旧衣,一双磨得不成样子的草鞋,还有个小木盒,里面装着爷爷攒了一辈子的铜钱,数了数,不足一贯。
“你拿着吧。“古大山把木盒推给儿子,“在镇上用得着。“
古川摇头,将盒子推回去:“留给娘和……将来的弟弟妹妹。“他顿了顿,“爹,我想……等守完头七,就回镇上。周先生那里,还有很多要学的。“
古大山深深看了儿子一眼,似乎想说什么,最终只是点了点头:“去吧。***……也会希望你好好学本事。“
头七过后,离别的时候到了。柳月娘给儿子包了几个粗面饼子,又塞给他一双新纳的布鞋——鞋底比平常厚实许多。“走山路,费鞋。“她说着,眼圈又红了。
古川将鞋揣进怀里,那里还藏着那本《百草图鉴》的抄本——是他这三年偷偷誊写的。他抱了抱母亲,感受到她隆起的腹部轻轻顶着自己。“娘,保重。等孩子生了,捎信给我。“
古大山一直送他到村口的老槐树下。晨雾中,父亲高大的身影显得模糊。“好好跟周先生学。“他最后叮嘱道,“家里……别惦记。“
古川重重点头,转身踏上归途。走出很远,回头望去,父亲的身影依然立在老槐树下,像一座沉默的山峰。
山路蜿蜒,晨露打湿了裤脚。古川摸了摸怀里的书册,又想起青岚峰上可能存在的“云雾藤“。爷爷的离世,未出世的弟妹,父母眼中的期盼与不舍……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一股力量,推动着他向前走去。
济仁堂的招牌在望时,已是午后。古川站在街角,看着熟悉的乌木柜台后,周先生清瘦的身影正在称药。阳光透过门板,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
他深吸一口气,迈步向前。药铺里熟悉的草木香气扑面而来,像一声无言的问候。
更新日期2025-07-03 16:47